佳木斯市已建住宅分户供热改造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1 13:31:41   浏览:84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佳木斯市已建住宅分户供热改造暂行规定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佳木斯市已建住宅分户供热改造暂行规定的通知

佳政办发〔2004〕5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佳木斯市已建住宅分户供热改造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七月八日



佳木斯市已建住宅分户供热改造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深化我市供热体制改革,推动供热市场化,改善居民供热质量,规范分户供热改造行为,根据《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及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符合以下各项条件之一,且未欠费居民用户分户供热改造同意率达到70%以上的已建住宅,可按本规定实施分户供热改造:

(一)设施老化需要更新改造的室内、室外采暖系统;

(二)公企用房与居民住宅共用的室内采暖系统;

(三)原设计或施工不规范的室内采暖系统;

(四)室温偏低,热费收缴难的采暖系统;

第三条  市城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已建住宅分户供热改造管理工作。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按照各自的法定职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分户供热改造工作。

第四条  分户供热改造应当由供热单位组织实施。供热单位向市城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分户供热改造申报审核表》、《分户供热改造楼栋基本情况统计表》、供热单位营业执照、分户供热改造室内、外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资金筹集及施工前培训情况证明、施工单位资质证明、参加施工的电工、电焊工等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证书等项材料,经市城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同意后方可施行。

改造楼房所在社区负责走访拟改造楼房居民用户,并向市城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分户供热改造同意率走访调查表》。供热单位应向社区提供改造楼房居民用户供热费交缴情况,积极配合社区工作。

第五条 进行分户供热改造的工程,以单体楼核定户外改造费用,按直接费计取。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及居民代表对分户改造预决算进行审核、定价,定价后由改造楼房所在社区负责张榜公示,居民按本户房屋产权证明标注的建筑面积分摊。

为降低分户改造费用,分户改造工程涉及破巷道和庭院的,巷道和庭院的主管部门免收破道费。施工后由改造单位按巷道和庭院主管部门要求及时恢复。对不按要求恢复的,巷道和庭院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户内部分由住户按照供热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自行负责改造,费用自理。

未经改造楼房所在社区公示改造价格和未经验收及验收不合格的,供热单位、施工单位不得向居民收取分户供热改造费。

第六条  改造工程实行公示制。由改造楼房所在社区和供热单位组织居民代表等有关人员参加,在施工前召开会议将分户供热改造工程的时间、进度、要求、收费标准、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施工单位名称、地址、资质、负责人姓名、单位及负责人电话等事项向居民公示,接受监督。

第七条  在分户供热改造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建筑给水、排水、采暖工程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和国家有关施工规范。

分户供热改造工程,必须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户内和户外改造施工都要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不得擅自修改和变更设计,确需修改设计的应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图纸报市城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同意后方可执行。工程所需材料应当从厂家统一批量订购,减少中间加价环节,降低改造费用。

第八条 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要做到文明施工、礼貌服务,楼梯、楼板、墙体等部位穿管必须采用水钻钻孔,做到活完、场清、料净,减少对室内、外设施的破坏。

第九条 各用热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分户供热改造,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分户供热改造工程进行,其室内、外装修有碍施工无法采取保全处理的应自行拆除。

对不参加分户供热改造工作的热用户,视为自动解除供用热合同,其室内给排水等设施要自行采取措施保护完好。因未采取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不完善而产生的后果,由用户自行负责。

自动解除供用热合同的用户再入网上热时,需按有关规定交纳新上热用户入网增容配套费和分户改造工程费。

第十条  分户供热改造后的楼房供热设施,供热单位负责管理服务到户。户外(包括楼道共用部分)供热设施的维修、养护发生的费用由供热单位负责;户内供热设施维修、养护发生的费用由房屋产权人负责。

用户室内系统按照供热单位设计要求改造后,出现室温不达标的由供热单位负责。

用户室内系统没有按照供热单位设计要求改造的,出现室温不达标的由住户自己负责。

第十一条 分户供热改造工程结束后,分户供热改造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向市城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竣工验收申请,市城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建设质量主管部门、社区、供热单位、施工单位、居民代表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第十二条 分户供热改造工程每年5月1日起开始施工,当年10月10日前竣工并完成系统调试,保证按期供热。

第十三条 未经批准、擅自进行分户供热改造的单位,市城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依据《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佳木斯市城市供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3]122号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总局机关各部门、中纪委、监察部派驻总局纪检组、监察局、总局直属机关党委、纪委、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

现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的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的暂行办法》

二○○三年七月十六日




附件: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总局机关选拔任用司处级领导干部以及由非领导职务转任同级领导职务的干部。


总局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选拔任用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领导干部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 是指对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一定时间的试用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

第四条 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从总局党组批准任职时算起,时间为一年。因工作需要或个人原因必须延期的,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时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按干部的管理权限,需要向上级办理请示或备案手续的,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领导干部在试用期内,履行所任职务的职责,享受与职务相应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第六条 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由总局人事部门会同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及干部所在部门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可采取听取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并及时形成考察材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被考核人试用期满考察和使用建议。

第七条 对领导干部的试用期考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全面了解被考察对象在试用期内的思想政治表现、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的同时,还应重点考察其对所任职务的适应能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

第八条 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由人事部门呈报总局党组批准后,正式办理正式任职或聘任手续,任职时间从其试用期之日计算。

第九条 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经考核不合格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备案后,免去其试任职务,一般按试用前职级另行安排工作,享受与调整后岗位职级相应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第十条 领导干部在试用期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犯有严重错误的,不再继续使用,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免职手续,并及时中止试用期;触犯党纪政纪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按法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环保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吉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处罚委托办法》的决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吉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处罚委托办法》的决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13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吉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处罚委托办法〉的决定》已经2010年6月21日省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实施。


省长 王儒林
2010年7月18日


  省政府决定对《吉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处罚委托办法》做如下修改:

  一、将《吉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处罚委托办法》修改为《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委托办法》。

  二、将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中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修改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三、将第二条中的“省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修改为“机构编制管理部门”。

  四、将第二条、第三条、第六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条中的“药品监督稽查机构”修改为“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机构”。

  五、将第一条、第二条中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修改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和餐饮服务”。

  本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实施。

  《吉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处罚委托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订,重新公布。

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委托办法

(2004年10月2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172号公布

根据2010年7月1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

〈吉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处罚委托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了规范对违反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和餐饮服务法律、法规、规章行为行政处罚的委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机构,实施对违反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和餐饮服务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将其法定权限内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委托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机构行使。

  第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稽查机构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一)符合《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条件;

  (二)具有3名以上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

  (三)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办案所需要的调查取证设备;

  (四)具有固定的经费来源。

  第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采用书面的方式。在实施委托的委托书中,必须载明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种类、适用范围、委托权限、委托期限以及相关义务等内容。

  委托书应当报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第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委托的权限范围内实施;

  (二)以委托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名义实施;

  (三)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

  (四)使用省统一印制的监督执法文书;

  (五)出示合法有效的执法证件。

  第七条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实施行政处罚活动的监督。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其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第八条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委托,有权予以纠正。

  第九条 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机构实施行政处罚违法或者不当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暂停或者取消委托,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机构实施行政处罚的后果,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承担法律责任。

  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处罚,超越委托权限或者存在重大过失,给被处罚者造成损害、导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赔偿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机构或其有关责任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