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福建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16:51:41   浏览:86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福建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福建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政府



现将《福建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福建省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管理,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正确、有效地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法规,是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是指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执法机关为实施法律、法规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各级人民政府监督所属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上级人民政府监督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是否遵从法律、法规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机关,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其组织实施法律、法规的政府工作部门,或者由政府指定其组织实施该法律、法规的机构。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人员,是指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机关授权行使行政执法职权的人员。
第七条 行政执法监督必须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第八条 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实行省长、市长(专员)、县长、区长负责制。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监督管理全省的行政执法工作。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领导并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行政执法工作。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是本级人民政府的办事机构,负责办理本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事务。
第十一条 政府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听取并接受他们的检举或控告。
第十二条 法律、法规颁布后,有关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及时制定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的各项规章制度,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三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做好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对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应制定出普及宣传和教育培训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行政执法机关也应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自觉履行职责,保证法律、法规及时、正确、有效地贯彻实施。
对涉及二个以上行政执法机关共同实施的法律、法规,各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依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严格履行。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执法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争议或者纠纷),属于权限范围内的,应依法及时处理;对不属于权限范围内的,应按行政隶属关系及时报告。特殊情况可以越级报告。
第十六条 对行政执法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争议或者纠纷),属于当地政府处理的,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处理。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生效后,争议或者纠纷各方必须及时执行;争议地或者纠纷地政府必须组织、监督处理决定的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于每月的十五日前向同级人民政府统计主管部门报送上月份行政执法的统计报表;每年的一月十五日前向同级人民政府统计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行政执法统计报表,并由人民政府统计主管部门依法公布统计资料。统计报表由省人民政府统一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应将行政执法统计报表及时汇总,报同级人民政府。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机关每年均应对由其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
(二)是否依法执法;
(三)行政执法的主要效益;
(四)行政处罚的合法性;
(五)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法规本身的问题);
(六)处置罚没财物和罚没款的情况;
(七)实施法律、法规而颁布的指示、命令等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八)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前款规定的检查情况,行政执法机关应于翌年的一月十五日前书面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对前条规定的检查情况组织抽查或者复查。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制度,做好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命令,以及实施法律、法规的意见、通知等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应严格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符合程序,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第二十二条 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的罚没收入,必须依法全额上缴财政。
第二十三条 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出示证件。国家有规定统一着装的,应着装整齐;国家没有规定统一着装的应佩戴省人民政府统一规定的标志。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从其规定。
对不出示证件、着装不整齐或者不佩戴标志的,当事人有权拒绝接受检查。
第二十四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受法律保护,其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或者个人的非法干预。
第二十五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因行政执法不当而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迅即纠正。同时应向被侵害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申请复议的,具有行政复议权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机关,应认真依法进行复议。年终时应对复议工作进行总结,并于翌年的一月十五日前分别书面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行政执法的实际,聘请政治素质高、作风正派、懂法律的人员担任行政执法监督员,对本行政区域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十八条 行政执法监督员的职责:
(一)及时向政府报告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情况;
(二)监督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三)制止、纠正行政执法人员现行行政违法行为;
(四)受政府委托,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调查;
(五)承办政府交办的行政执法监督的其他事项。
行政执法监督员依法进行的调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予协助、配合,不得阻挠或者抵制。
第二十九条 行政执法监督员执行公务适用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标志和证件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颁发。
第三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执法监督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忠于职守,履行职责;
(三)清正廉洁,秉公执法;
(四)依照程序,文明执法;
(五)保守国家机密。
第三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对不适合担任行政执法工作的,应及时调整。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机关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执法的查询,应及时办理、答复。
各级人民政府应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行政执法工作情况。
第三十三条 在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认真履行职责,依法执行公务成绩显著的;
(二)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受到群众拥护的;
(三)实施法律、法规取得明显效益的;
(四)对政府法制建设有明显推动作用的。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用于改善行政执法的经费,由同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意见,经政府领导批准后,由同级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安排。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应分别情况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给予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纪律处分由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填发建议通知书,报同级政府领导批准后,通知有关行政机关处理,处理情况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七条 纪律处分按《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的具体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授权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1990年6月1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计算机2000年问题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计算机2000年问题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
中国证监会




各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为使投资者充分了解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进展与就绪情况,现就做好计算机2000年问题信息披露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披露主体。各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按本《通知》要求披露信息;经公司总部批准,证券营业部应将计算机2000年问题进展与就绪情况和应急计划涉及投资者准备的内容张贴于本营业部大厅公告版上。
二、披露内容。各公司披露的信息应至少(但不限于)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单位对计算机2000年问题就绪的定义;
(二)本单位参加测试的情况及结果。包括自测、与交易所联网测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情况;
(三)本单位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就绪情况;
(四)本单位制定、演习和完善应急计划的情况;
(五)本单位(包括公司总部和营业部)如发生计算机2000年问题并导致交易中断时,投资者应做的准备、联系方式、以及是否正式告知投资者等。
三、披露方式。
(一)各公司应将所披露信息加盖公司印章后,附上软盘,以最快方式报送所在辖区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并确保各派出机构于12月10日前收到。
(二)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在接到各公司所报信息5日内不反馈意见,公司可视为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同意,并正式在互联网、公告版等公开披露。
(三)为充分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中国证监会将把各公司上报信息放在互联网站www.csrc.gov.cn“2000年问题”专栏,供境内外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查询。



1999年11月19日

荆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暂行办法

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


《荆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暂行办法》(第33号)



《荆州市政府投资项目暂行办法》已经2004年1月29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长:应代明

二OO四年二月十四日



荆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荆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与该项目直接有关的财务收支,应当依照本办法,接受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法对前款所列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以市财政性资金、各项政府性专项资金、政府统一借贷的资金及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或者融资等到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必须依法进行审计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选项目。

第四条 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由市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以下简称审计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组织实施。审计机关政府投资项目专门审计机构具体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

第五条 计划、经贸、财政、税务、建设、国土资源、金融等部门,应当在各职责范围内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

计划、经贸部门应当将经批准的政府投资项目和预备项目抄送同级审计机关,用以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审计计划。

第六条 审计机关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对政府投资项目总预算或概算执行情况、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竣工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第七条 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按项目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国有资产监督关系和投资比例依法确定审计管辖范围。对同一政府投资项目不得重复审计。

第八条 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专项审计、跟踪审计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阶段审计或者不定期审计、审计调查等方式进行。

第九条 审计机关在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时,应该确定建设单位(含建设项目法人,下同)为被审计单位。必要时可依法追加其他相关单位为被审计单位。

第十条 根据国家规定必须进行开工前审计的政府投资项目,在开工之前应当进行审计。审计时,主要检查建设程序、建设资金筹集、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应当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审查招标标底,参加招标会、评标会,对工程招标文件、招标程序、招标方法、招标结果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根据需要对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合同进行审计时,应当检查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第十二条 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或者概算执行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资金铁管理和使用情况;

(二)建设单位申报的工程款拨付情况;

(三)工程合同执行情况;

(四)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情况;

(五)年度预算的执行和年度决算情况;

(六)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其他审计事项。

审计机关审定的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结果,可以依法作为有关部门拨付工程款的依据。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在政府投资项目完成初步竣工验收后,及时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并向审计机关提请竣工决算审计。未提请实施竣工决算审计的,审计机关可依法实施审计。

审计机关接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提请竣工决算审计的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时间内完成竣工决算审计。

第十四条 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规模及总投资控制情况;

(二)竣工决算报表、竣工决算说明书等竣工决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三)工程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四)建设收入、结余资金和尾工工程投资情况;

(五)交付使用财产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六)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其他审计事项。

第十五条 审计机关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根据需要,可以组织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中介机构)或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审计。参与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应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确定,审计所需经费,按照审计减少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办法由市审计、财政部门联合制定。

审计机关对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第十七条 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的审计结果,可以依法成为建设单位编制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核定工程造价、财政部门批复投资项目财务决算、工程合同各方结算工程拨款、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国有资产登记的依据。

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审计评价。

第十九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二十条 政府投资项目负责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化或者项目竣工后被解除职务,审计机关应当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和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一并进行。

第二十一条 审计机关在出具竣工决算审计意见书之日起90日内,应当督促建设单位向有关产权部门办理国有资产移交和登记手续。逾期不办理的,审计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发出《移交催办通知书》。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产移交手续办理完毕后,产权单位应将有关资料报审计机关备案。

第二十二条 审计机关的审计中发现被审计单位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需要给予处理的,应酬当作出审计决定书。审计机关认为依法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处理的,应当作出审计建议书,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三条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结果结束后,审计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审计结果。

审计机关可以依法向社会公布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公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结果时,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四条 审计机关应当哿对由其组织和聘请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明确有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对过错、过失人员按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五条 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七条 各县、市 、区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